拒绝焦虑,分享我的主动信息获取渠道

分享理由

记录这篇分享的原因大概有几个,

  1. 构建我的被动收入这个博客我一直都有关注,里面的观点、分享我都很赞同,之前他写了一篇Blog 构建高质量的信息输入渠道
  2. 最近开始使用 RSS–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中文译为简易信息聚合) 来获取信息。使用了 Feedly 作为客户端,自建了一个 RSSHub订阅列表
  3. V2EX 上看到了一个词语–孕妇效应

感觉最近 Go 相关的帖子变多了啊~/怎么感觉 Rust 突然火起来了?,这两个帖子都提到了这个感觉,那么是错觉吗?显然不是的。有位网友就提到了孕妇效应,百度百科的解释为孕妇效应意即偶然因素随着自己的关注而让你觉得是个普遍现象,就是当人怀孕了就更容易发现孕妇,你开了奔驰就更容易看到奔驰,你拎了一个LV就容易发现满大街都是LV。

然后我找到了另外一个词语 视网膜效应(Retinal Effect)。当人们产生某种特别的需要或心向时,就会对需要的对象产生浓厚的兴趣,自然或不自然的去留意相关信息,而把那些与需要不相关的其它信息则无意识的过滤掉,从而产生选择性注意,这种心理现象称之为“视网膜效应”。我发现这个效应完美解释了为什么会产生上面说的感觉。对应到我自己,由于我是一名后端工程师,常用语言 PHP,对 GO 有一定兴趣,那么在检索信息的时候,会下意识的对这两种语言的信息格外注意。

分享内容

由于现代网络发达,信息被动获取方便,被称为自媒体的时代,而有这么一类自媒体为了流量专门贩卖焦虑,恰烂钱,利用文字、视频等方式挑动人们情绪,特别是年轻人。

焦虑是一种情绪,是一种不安和担忧的感觉,通常影响身心各层面,且对主观上被视为威胁的情况反应过度。 它常伴有肌肉紧张、烦躁、疲劳、呼吸紧迫、腹部紧绷和注意力不集中等。焦虑与恐惧密切相关,恐惧是对真实或感知到的直接威胁的反应;焦虑涉及对未来威胁的预期,包括恐惧。面临焦虑的人可能会从过去引起焦虑的情况中退缩。

躺平成为年轻人的选择,这是2021年开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流行的网络词语。指90后和00后年轻人在国内经济下滑、社会阶层固定导致的阶层流动困难、社会问题激化的大背景下出于对现实环境的失望而做出的“与其跟随社会期望坚持奋斗,不如选择‘躺平’,无欲无求”的处事态度。被视为是对抗社会“内卷化”的一种方式。其具体内涵包括“不买房、不买车、不谈恋爱、不结婚、不生娃、低水平消费”和“维持最低生存标准,拒绝成为中国资本家赚钱的机器和被中国资本家剥削的奴隶”。

这里不展开讨论这种现象背后的本质。这篇博客的主题是拒绝焦虑,分享我的主动信息获取渠道。曾经我也生活在互联网大厂用大数据分析、强悍的算法逻辑构建的信息茧房,充满焦虑,整个人都黑化了。那么我是怎么摆脱这些负面情绪的?构建属于自己的信息获取渠道,化被动为主动,拒绝接收垃圾信息,筛选过滤优质内容。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我现在的信息渠道主要分以下数种:

最后

最近还关注到一个词语 FOMO–Fear of missing out,中文译为害怕错过,专指人的一种害怕错过的心理,在币圈,当币价持续上涨的时候,这种“错失恐惧”的心理比较常见,被称为FOMO现象。这种心理跟上述的焦虑情绪有一定的相似之处。这种现象体现在我身上的情况是当一场重要的 NBA 比赛进行时,我也会害怕错过直播,心理上感觉我观看的话赢的概率会增加,现实是不论我是否准时观看了,它的结果不以我的意志转移,通俗地说就是这个世界少了谁,太阳都会照常升起。不必害怕错过,不必焦虑,一个人的命运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是也要考虑历史进程。

推荐阅读